教育科学学院 13小学教育 邓惠敏
深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普遍重情义和温情。所以在对待带班这职务,我们总希望可以像姐姐一样,倾我们所有去帮助15小教的每一个人,殊不知,母鸡式的爱就是无条件地宠爱和偏爱弱势一点的孩子,而我们有时无原则的帮助和全方位的指导,就如同母鸡式的爱,而这种全面过度的爱无疑是不理智的。
一、本以为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实际是包办一切的伤害。
“师姐,学校环境怎么样,宿舍怎么样,饭堂伙食好吃吗?我需要准备什么资料带回学校呢……”在暑假的时候,面对这个对大学充满好奇和向往的小女生,我耐心地回答她的所有问题。后来开学了,她又询问了我选择机构和学习方面的事情,我把我知道的都一一告诉她。有时心里面甚至不由得羡慕起她来,因为记忆中我就是这样一无所知的进入我的大学,后来磕磕碰碰,走了不少的弯路,才找到我想要的。对于她,我希望她可以成长得更顺利些。
在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她好像养成了遇到难题就问师姐的习惯,而我在无形之中也建议她做了很多决定。直到有一次,我偶尔听到一个学生说,她有时候觉得她不快乐,因为我好像主宰了她的人生,我选择的事物,她听信了,可是事后反悔的时候却想责怪师姐了。
那时候,特别的委屈,事后和其他两个带班商量讨论,我意识到我这是无形中引导她选择我认为正确的路,无形中给她压力。我本以为我宝贵的经验,可助她少走弯路,却不知道,我这是全方面的如母鸡式的宠爱她,担心她会摔倒,会受伤,就告诉她怎样走路不会摔。而对于新生而言,成长就会经历一定挫折的,自己选择的路自己才能坚定地走完。关爱并非包办一切事情,替他们做出选择。
二、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向来不是我们认为的公平。
15小教是一个大家庭,由新疆和本省的学生组成。大部分的新疆生都是由父母接送到学校的,我也能记得他们父母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幸好你们大学还有师姐带领着”,那时候我就觉得外省的孩子离家远,平常应该多帮助她们。
有几个新疆女生身体素质不大好,经常生病过敏还没有适应南方的天气,所以我们平常总会多关心她们一些,加上新疆生很活跃,我们三个带班和新疆生之间的关系都特别好。也许在潜意识里,我觉得他们远离父母,我们有义务使她们更好地去适应肇庆的环境和生活,不让他们父母担心,因此给了很多额外的帮助。
后来,一个广州的师妹在一次聊天中,无意识地和我开玩笑,“师姐,你明明是广州的,为什么我觉得你和新疆小伙伴走得特别近,平常也不主动找我聊天啊。”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猛然意识到,我们是有点偏爱新疆生了。
我本以为公平就应该是对外省的孩子更多照顾,显然对于班级管理,我是带着满满的主观情绪,忽视了真正的公平应该是平衡好新疆的和本省学生的一个关系,更重要的是融入。偏爱弱势的孩子是母鸡式的爱,忽略了平等。而我们过多关注新疆生,无疑也是主观地把新疆生看作需要关怀的一方,分割了班集体的整体性,这无疑也是缺乏理性的行为。所以,我们更应该坚持适度原则,可以关爱,但不是偏爱。
三、成为他们的重要他人,生活上的引导人,而不是指路人。
重要他人和引导人意味着我们三个带班应该团结协助,努力在他们生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他们的生活中,我们更多扮演的是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确定方向的人。
首先,避免过多的经验主义。我们不应以自身经验作为他们的选择标准,更不应该以个人的主观判断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经验只是起借鉴作用,而不是顺从作用。在一个师妹选择学车的事情上,我只是单纯地分享我学车的经历,告诉她一些选择驾校的注意事项,并没有让她遵从我的选择,而且让她收集好资料,自己做出选择。
第二,谈论错因,而不是解决方案。分析原因,吸取教训,独立思考,从而得出的结论比训斥和帮助更重要。在班级建设中,班干的做事方式总有不成熟的地方。面对晚修缺人律委巡检的时候,班干没有做好检查纪律工作,而是互相推卸责任。对此,我们三个带班没有直接批评和告诉他们解决方法,而是让他们进行了事情的阐述,接着自我反省,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案,避免错误再犯。我坚信,引导比直接灌输我们的观点和方法会更有价值,更利于让他们接受。
第三,引导他们辩证看待问题,拥有危机意识。军训拿了第一,庆贺之余应该思考其中的侥幸成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整体不佳,分析原因之余,也应该给与信心。
我深知,我们三个带班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会对15小教这个班级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母鸡式的宠爱和偏爱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不应过分滥用情绪,而应在班级建设中保持理智和理性,使得15小教的每一个人保持个体的独立性,更好地自我发展。我们是重在引导,而不是替他们做本应该属于他们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