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建思政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学生工作 | 继续教育 | 实验室建设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教科院硕士学术研讨会第六期
2024-07-02 11:39  

    621日,教育科学学院举行了第六期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岑延远老师、段然老师和2023级全体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赵严严同学主持。

学生汇报

陈春燕同学以“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为主题,分享了她近期研读的核心论文。她从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背景、现状及概念的界定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该研究领域。在分享中,她详细解析了一篇理论性文章的理论框架、结构、创新点及其启示和可借鉴之处。同时,她对比了两篇实证研究的设计、结果及数据分析策略,从中提炼出值得学习的要点,为后期开展调研工作做好知识储备,在此过程中,她提出了一些阅读和写作中的疑问。

郑文娟同学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汇报,分为论文选题、正文和思考三个部分。由于已有研究关注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培养学生这一素养成为她研究的出发点。接着,详细探讨了现实困境、意义、基本原则及具体培育措施。她自认写作高度和深度的不足,计划在后续研究中加上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并对论文的架构及是否加入理论支撑方面表达了疑惑。

21733

叶洁玲同学展示了她关于大美育背景下幼儿审美素养的研究成果,包括大美育思想探微、幼儿审美素养的内涵解释、大美育背景下幼儿审美素养的意蕴与特征和发展路径几个方面。在写作过程中,她认为思辨类文章须注意精确用词,认为写作前应充分准备,并融入个人见解,同时也需持之以恒,保持超越功利的耐心。她还提出了是否可以基于个人见解创新词以及如何建构自己的论证体系方面的疑惑。

48F7C

导师点评

岑延远老师指出,要深入追溯“数字素养”这一概念的起源,分析不同学者如何定义此概念,并从中选取最适合的定义。在两篇实证研究的文章对比中,他认为有些研究设计的异同,如访谈的具体内容和样本量等选择的论述,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期刊对研究方法的具体要求,这可能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和内容。同时,将省的调查数据与单个县的调查数据直接比较可能不合适,因为样本大小和不同学校的背景差异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因此这两部分内容的对比意义不大。针对郑同学的汇报,岑老师建议在“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之间选择一个焦点作为论文的核心主题,以便能更深入地展开讨论,而非仅停留在表面。他认为应当找到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以提高论文的深度。关于文章引用,岑老师提醒要遵循期刊的格式要求统一引用风格,并对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对于叶同学提出的疑问,岑老师认为在研究中创新新词或概念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必须对现有概念进行彻底的分析,并基于充分的证据和逻辑论证建立严谨的论证体系。论文内容的组织方式应便于理解,避免“流水账”式的写作,这样的写作风格可能会导致内容显得零散和缺乏说服力,如某些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机械地罗列古代或现代学者的观点,不必在每次提及观点时都重复出处,建议在论文中更加灵活和批判性地使用引用方式。

42F18

段然老师认为对数字素养这一概念的界定应基于现有文献和行业标准,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研究需求进行调整。在做文献综述时,要深入思考为什么某些研究领域(如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较少被探讨,这本身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她进一步强调,变量的选择应基于研究的具体背景和目标,如在特定区域(如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进行的研究可能会增加“民族”这一变量。另外,在没有充分比较的情况下,如文章中没有对比全国的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总体情况,这样的研究结果应受到质疑,不能轻易做出结论。她认为郑同学的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引用了旧的研究,而忽视了新课标后的文献,这与她的研究背景不符,应该把重点放在后者,前者应选择有价值的文献作为参考。加之,文献综述不应该是罗列文献,而是要尽可能的穷尽式阅读,筛选对自己的研究最直接相关及最有价值的参考,可以从文献的期刊来源、发表时间、被引量、关键词等方面来考虑。另外,在撰写论文时要注意,确保论断和结论都基于严密的论证过程,同时合理地引用相关文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她总结道,在进行学术报告和写作时,要考虑论文结构的清晰性、适应听众的表达方式等因素。

33B21

总结

在过去的六次学术研讨活动中,学生和导师们共同探讨了多个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学生们围绕选定的主题分享了文献阅读、研究成果及面临的困惑等。各位指导老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反馈,强调了研究方法的选择、理论的深度、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及论文写作的规范等方面。

教科院设立学术研讨会机制,定期有序地开展研讨会,不仅增强全体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也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学生的学术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上一条:我校新建两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下一条:教育管理方向研究生圆满完成集中跟岗见习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